編者按
又是一年兩會時。
今年,《今日零售》2月刊策劃了“兩會我們與你們”的封面專題報道,我們不僅最新采訪了幾位代表,還精選了過去這幾年專訪過的幾位全國人大代表的報道,回放一下零售人在國家最高權利平臺上的“聲音”,也算是為“今日零售”的明天鼓鼓勁吧!
此文節選了整個封面報道的一部分,截至2016年之前,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已經履行了整整13年的全國人大代表職責與使命,毫不夸張的說,王填是十幾年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個平臺上作為零售業代表為行業發聲最多、建言影響力最廣、為促進零售發展貢獻最大、時間最長的一位。
以下正文是《今日零售》封面報道的主題和前言,以及我們對王填十幾年來代表生涯建言軌跡的歸納與評述。與大家共享。
“兩會”我們與你們
——記錄把零售聲音帶到“廟堂之上”的人
3月3日-15日,又是全國兩會時。
在靜候今年的全國兩會代表出場前,我們謹用《今日零售》2月刊封面報道的分量回顧下近幾年來自零售業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的聲音。
從10多年前開始關注報道來自零售業的全國兩會代表,到近幾年面對面專訪他們,從關注王填代表的《商業大店法(草案)》議案,到后來報道兩會代表提出的降低銀行卡刷卡費率,工商用電用水同價,降低農產品流通、生鮮食品部分商品稅費的建言等。
欣慰的是,在兩會代表、行業媒體以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有的提案建言已經成為促進零售發展、提升內資零售企業發展信心的經典,比如《商業大店法(草案)》;有的提案建言,比如降低銀行卡刷卡費率、降低農產品稅已經得到部分解決;有的提案建言雖然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但對振奮實體零售企業精神,倡導公平、良性的市場環境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遺憾的是,據不完全統計,在5000余人的全國兩會代表中,來自包括百貨、超市、電商、3C家電、服飾、餐飲、供應商等零售領域的全國兩會代表僅為30余席,而來自離我們更近的傳統商超領域的代表僅以個位數計。
細數,也不過只有已是“三朝元老”還在為零售代言的王填、韓玉臣,連續兩屆當選的黃玉清,第十二屆新當選的李小紅、歐陽賞蓮、劉江超幾位。可以說,在全國最高的商議“國家大是”的平臺上,能夠代表擔當著百姓民生角色的商超零售行業發出的聲音太弱了!而零售的變革發展恰恰需要我們發出更強、更大的聲音!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我們采訪了部分人大代表,同時回顧整理了2012年以來我們精選的對幾位全國人大代表的專訪報道以及部分中小零售企業老總的隨機采訪,呈現給讀者。
希望更多的零售人參與進來,一起發出零售聲音、促進零售進步,為今日零售的發展盡份力。
——編者
王填:13年議案建言 見證幾度零售蛻變
2004年,中國零售業對外資開放的大門打開前夕,“狼來了”的論調此起彼伏,尚處于“少年”時期的民族連鎖零售企業可謂人心惶惶——如何在“超國民待遇”的外資巨頭企業沖擊下生存下來?
繼一年前提出《商法通則》的建議案并經完善后,當時身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繼續在2004年全國人大代表會議期間提出旨在規范商業網點資源分布的《商業大店法(草案)》,這一次,迅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王填這個名字,也在全國零售業中業越來越被熟知。
隨后這些年,王填連續當選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并多次提出反映行業實情、呼聲,解決桎梏行業發展的大會議案建言,被稱為零售業界代表中的“建言大王”。
2015年,電商發展勢頭迅猛、實體零售處境尷尬,在國家政策導向方面,對電商的鼓勵輿論大有壓倒對其加以約束、規范的聲音,而多年來似乎一直得不到相關部門政策“恩惠”的實體零售企業不僅屢被指責發展緩慢,甚至一度還背上推升物價上漲的“黑鍋”。
雖然自己的企業也已涉足線上業務、大力發展電商,但在2015年的兩會上,王填依然選擇站在整個零售業發展立場上直指電商存在的弊病、建議立法規范,給實體、電商一個公平、透明、良性的發展環境。
打“狼”——為民族零售而“戰”
2004年,國內零售業對外資全面放開之年。
在此之前,主要外資巨頭零售企業均已以不同的合資、合作形式或隱或現出現在國內零售市場,蓄勢待發;而內資零售企業,許多尚在學習外資企業中蹣跚學步,便要迎接“狼來了”的階段。
一邊是實力雄厚、模式先進、并享“超國民待遇”、受各地方政府追捧“熱烈歡迎”、能帶熱區域商業繁榮的外資企業“香餑餑”;一邊是大部分處于模仿學習“饑渴階段”、既不規范又沒規模優勢、還需要相關部門幫扶支持的中小企業。
內資零售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零售企業會有未來嗎?這樣的質疑成為當時相當一部分零售人的心態,可以說,內資零售業迫切需要一個鼓舞士氣、振奮人心的聲音。
在2003年的全國兩會上,王填就初步提出要制定一部內容全面、涵蓋范圍廣泛的《商法通則》建議案,并決定從制定《大店法》這樣一部專業法入手,逐步謀求和形成完備的商業法體系。
但是,這份建議案由于涉及面廣、內容準備尚不充足在當年只作為了建議。
隨后一年時間,王填自籌資金聘請專業人士起草了更具體、針對性更強的旨在規范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建設的《商業大店法》草案。
2004年兩會期間,王填的《商業大店法》建議案不僅得到了當時來自零售業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的簽名支持,還迅速得到了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與反饋。
雖然截至目前,《商業大店法》建言還沒有完全上升到國家意志并得到貫徹實施,但該建議案在隨后幾年甚至以后幾年內,一直都成為鼓舞內資零售企業發展士氣、對抗外資巨頭借“超國民待遇”惡性競爭的精神力量。
對于起草《商業大店法》的初衷,王填將其歸結為解決三個問題:外資快速擴張和本土企業生存發展之間的矛盾;大店鋪和小店鋪之間合理規劃避免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的問題;整個城市商業生態功能配置與居民生活質量之間協調的問題。
可以看出,王填還不僅僅是出于外資巨頭零售企業對民族零售企業沖擊的考慮,對于商圈商業業態、商業資源的規劃與配置,王填的考慮顯然也是當前乃至未來國內城市商業發展繞不開的一個課題。
擴需——為零售破局代言
2008年之后、2009年開始,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傳統三駕馬車其中出口、投資兩駕受挫,擴內需成為繼續促進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重中之重。
擴大內需首要便是要刺激消費,讓國民更方便消費、更敢于消費,作為民生行業的傳統連鎖零售業,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密切相關,更是刺激國民消費的重要渠道。
但是,一方面由于農副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欠發達,農產品存儲、運輸以及銷售渠道都受很大限制,產生很多浪費;另一方面,隨著超市行業競爭激烈,迫切需要直采商品降低成本、并打出商品差異化競爭牌。
可以說,這是國內農產品流通領域存在的一個通病。
2008年,在結合之前對湖南地區農產品流通以及商超實際情況調研基礎上,王填在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將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納入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議》建議案,主要是建議政府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冷鏈物流、農資物流配送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并積極發展連鎖超市、直銷配送等新型流通組織,建立多層次、多業態、多種經營方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
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農超對接的概念,但該建言對國家在農產品流通方面的政策制定、對接下來幾年促進行業生鮮直采、自建基地等生鮮自營水平與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調研依據和很重要的啟發促進作用。
果然,在2008年12月11日,為推進鮮活農產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導大型連鎖超市直接與鮮活農產品產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產銷對接,商務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工作的通知》,從國家政策上對“農超對接”試點工作進行部署。
在接下來的幾年,農超對接、生鮮直采、自建基地等,成為眾多內外資連鎖零售企業降低成本、打造商品差異化的重要舉措。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到我國出口貿易,為了消化大量出口商品庫存、給國內出口貿易生產供應商緩解壓力,同時用出口的優質商品資源激活內需,王填在2009年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將“廣交會”轉型為內外貿一體化平臺的建議》,當年的“廣交會”就實現了首次面向內地采購商開放。
2012年的兩會上,在關于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建言方面,王填還大膽提出了“用兩年國企利潤向全民分成,發放四萬億‘消費券’”的建言。
“這個議案的受關注度特別高。我的微博開了一天就有5萬多個粉絲的關注。大量的網友來問關于這四萬億消費券的事情。問的人太多了,后來我都不回了。”當時,王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表示,社會的反饋超乎了他的預料。
國家發改委工作人員關于此建言專門與王填進行了交流調研,當年8月,王填等30名代表還收到了國家發改委對此建言長達7頁的書面回復。
呼吁——為營商公平而爭
連續三屆、十幾年連任全國人大代表,使得王填身上擔當了更多行業責任與使命,實際上,王填也是來自連鎖零售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中提建言最多,影響最大,對行業、甚至國民經濟發展利好最多的一位。
縱觀王填十幾年的兩會建言,為打破桎梏行業發展羈絆的呼吁、為實體零售業代言、為公平的營商環境爭取,此類建言比比皆是。
首先是多年來零售企業一直吃著啞巴虧的工商用電用水不同價問題。工業用電可以享受到國家規定的較低價格,但商業用電的價格卻一直居高不下。
2009年兩會期間,王填就與其他4未代表共同提出《關于商貿企業水電使用價格與工業同價的建議》,建議相關部門制定落實工商用電用水同價的政策。
對此,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也下發了通知,隨后幾年一些地區已經陸續調整了工商用電用水的同價的問題。
2011年2月,商務部表示,已委托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10多家大中小型各類零售商、供應商進行溝通調查,并于2010年底將一份名為《零售商、供應商商品購銷合同規范》(下稱《合同規范》)的解決方案提交到了商務部。
零供之間,既有摩擦,也有協作,天然就是彼此依賴,合作共贏的關系。自然,零供之間的摩擦與矛盾也在所難免,孰在強勢,誰是弱方,也不可一概而論。
但不知何時,零供之間矛盾卻大大超出行業探討解決問題的范圍,在媒體傳播下引起社會各方關注,零售商一度還被扣上了“推高物價罪魁“的帽子。
“零供矛盾頻發的根本還在于我國商業交易規則不完善。”王填認為,傳統的交易是單向的,只強調了零售商向供應商購買商品的一面,而忽視了零售商為供應商提供的服務。
在2011年兩會上,他遞交了《關于重構流通市場交易規則的建議》,建議相關部門從制度上綜合考慮零售商和生產商(供應商)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重新制定利益分配的游戲規則。
同年,在得知財政部將繼續對小型微利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信息后,王填也考慮到了傳統連鎖零售企業的實際情況,一是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高消耗、高投入、低產出是其特點,一般企業凈利潤有三五個點就不錯;二是行業員工收入普遍偏低,待遇相對較差;三是商超屬于民生行業,對于刺激消費起著重要作用。
基于此,王填遞交了《關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建議》,建議財政部考慮將“對小型微利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的政策擴展到連鎖零售企業。
近幾年來,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傳統零售企業在發展趨緩的大環境下本來就背負著轉型變革的巨大壓力,更重要的是電商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在很多政策法規方面享受著“偏愛”。
雖然自己的企業也已經大力涉足電商業務,但王填依然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建議國家對電商的發展進行規范。
首先是2013年兩會期間,直指電商偷漏稅現象、建議制定《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隨后2015年,提出了建議電商平臺代扣代繳稅費、消除電商與實體店雙重標準的議案以及關于規范電子商務平臺、杜絕假貨交易的建議。
從制約傳統零售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到零售業本身發展模式的變革探索,到面對新生事物電商帶來的行業發展待遇不公,在零售業發展的每一次變化節點,王填都憑借著一位老零售人的敏銳、一位民營零售企業老板的企業擔當、一位兩會“三朝元老”的全國人大代表責任使命,腳踏實地的為零售業代言。
201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將開幕,今年王填又將帶來什么議案建言,會不會涉及2015年發展得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