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受邀出席《商業觀察家》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新零售峰會”,并作為嘉賓發表了題為“大數據驅動下的新零售”的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節)
今天跟大家分享大數據驅動下的新零售,我不按PPT講,我分享一下我自己大數據在新零售當中運用我最新的一些思考。
新零售的邏輯是實體零售的數字化
“新零售”一詞在2018年,以及過往一年,都成為一個熱詞,無論是新零售,或者說智慧零售,背后的邏輯還是在于實體零售的數字化。
實體零售的數字化三個方面,第一是數字化會員,第二是數字化的商品,第三是數字化的運營。
步步高集團新零售項目鮮食鮮義在峰會上榮獲“2017年零售創新大獎”
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實體零售,到底我們能得到什么?我相信有很多的實體零售企業都會像步步高一樣,像我本人一樣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我們能夠得到什么?在新零售運動當中,在智慧零售運動當中,我們能得到什么。我估計絕大多數的企業,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我也是一直思考了一年。數字化的商品,有了數字化的會員,有了數字化的商品,可以增加交易。有了數字化的商品和會員以后,能夠提升企業的效益,這一點沒有疑問。但是,如果說僅僅是提高效力,如果說僅僅是為了提高一部分銷售,我們到底能夠得到多少的利益呢?或者說顧客到底真正在你實體店會有新的變化嗎?所以帶著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
實體零售大數據化以后,到底能得到什么?我個人認為,除了我們要滿足3到5公里范圍內商圈的線上需求以外,發揮本土的優勢,我們更快速的滿足一定商圈半徑內的線上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等到線上的企業,把手完全伸到我們線下企業,把我們的東西全部掏空。我覺得這是很可怕的,這是非常可怕的。
實體零售的流量同樣很有價值
我在兩年前談過一個觀點,當線上高成長的時候,線下企業恐慌的時候,我就跟我的行業同仁說,我說兄弟們別慌,線上線下一定會再平衡。也就是說線上的高成長一定會見底,線上和線下的增長一定會進入新的一輪平衡狀態。2017、2018年這種趨勢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大家看到,阿里為什么要成為高鑫零售的大股東呢?就是因為中國也好,全球也好,線上的流量紅利見底以后,線上的企業為了流量增長,惦記著線下的流量。
像步步高每天也將近有300萬的客流,進入步步高將近500家門店。300萬的客流,大家在線上估值的話,一個APP每天能夠有300萬打開,這個APP是多么的有價值。但是線下的企業往往忽略了這個價值,所以在大數據以后,線下的企業、實體店我們需要做數字化戰略的轉型。
步步高從2017年開始,就提了三年,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這么一個戰略的目標,其實我昨天剛剛開完我們兩天的管理年會,就趕到這里來。完成這個目的以后,其實線下企業數字化戰略完成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僅是要追求線上那一部分交易的增量,我們更要追求一些一些結構性的收益。如果說你的客群,你的會員能夠數字化,這些客群給你大量的價值,如果說你還是只希望他進到你店來多賣點東西,賺點進銷差價,這永遠是商家的追求,是基礎的收益。但是這么巨大的一個流量入口,我們可以做更多。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去年剛剛完整的有一個運營年度,我們一年有2300萬的客流,這么大流量的客流,除了進店的消費以外,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
線上企業他們的收益更多來自流量的批發,流量的變現,就是流量數據,怎么樣通過廣告,怎么樣通過消費金融,怎么樣通過一系列的數字化營銷工具,就是變現這個流量。所以線下的企業,我們在做數字化過程當中,或者說我們和線上企業的合作過程當中,如果說我們僅僅就是追求增加5個點、10個點線上的生意,可能你的投入得不償失,可能你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一地雞毛。所以在線下企業數字化過程當中,大家都覺得可能要搞,但是到底為什么要搞?搞了到底真正能夠給我帶來多大的,作為企業的根本利益,或者你的戰略上到底能夠獲得什么樣的收益?我認為我自己最近幾個月才想清楚這個事情。
實體零售數字化,想清楚要什么
所以數字化是我們現代零售企業,也許是一個必由之路,但是我們在數字化過程當中,我們獲取收益的方式,我們和顧客交易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們是打開了另外一個寶庫,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機會。所以,這一塊對我步步高這種零售企業來說,第一我覺得三年堅定地方完成數字化轉型;第二我們完成轉型以后,將和顧客的合作關系就不僅僅只限于賣東西給他,我們將會像線上企業一樣的出售更多的服務給他,給他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創造更多的互動價值,我認為這是我們要的東西。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2017年中國的規模零售企業,幾乎都被線上的幾大流量運營商拜訪過。如果說你沒被這些企業拜訪過,說明你的規模還不夠大,還沒引起他的興趣。我們也有很多線下的朋友在問我,我到底跟誰合作比較好一點?到底誰是我的真神?誰能夠渡我金身,能夠過河?其實我認為,不管是哪一家跟你談,到底你要什么?有人說阿里和騰訊是一種帝國生態和盟國的生態體系,我覺得這話也對。帝國生態就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一樣的,你跟我合作,你就把主權交給我,你把主權交給我,你跟我合作,什么都聽我的。跟騰訊合作,可能就是一個盟國的生態,我自己也有一個感悟,因為兩邊交流過很多,我感覺阿里的新零售是個蘋果系統,你就在他封閉的系統里跟他一起玩,騰訊感覺有點像安卓,大家這個系統各玩各的,這就是這兩個體系現在最大的差別。所以在無論是智慧零售也好,新零售也好,作為企業主,作為線下零售企業,我們真的要想清楚的是,我們自己到底要什么?你要主權,你還是可以放棄主權,你是跟著大哥玩,還是大家有一圈朋友在一起玩,各玩各的。所以在此過程當中,我覺得2018年仍然是這個行業,大家在紛紛的尋找自己的盟友也好,尋找自己的友軍也好,還是大家都會在找。
當然,在這過程當中,全球的生態體系當中也有像中國這樣的企業,走獨立自主的道路,慢慢把自己做強,既不是歐盟,也不是美國,也不是蘇聯。所以世界之大,容得下更多不同的企業,做好自己。
中國零售整合的時間窗口己來臨
其實新零售也好,智慧零售也好,其實我個人倒是覺得,在中國不管是以哪種方式,在中國一定會在未來五到十年之內出現上萬億級別的線下零售企業。五到十年之內,中國的零售企業毫無疑問到了整合的前夜,整合的窗口已經來臨。在整合窗口來臨的時候,企業之間的合作、并購,我覺得一點都不奇怪。像上個月交易的,阿里和大潤發合作和交易,以后會更加頻繁的上演。也就是說,因為我們現在零售渠道,我們行業的整合度非常低,上千億的規模就是老大了。
其實中國的市場這么大,大家都會有機會,我們步步高的自己,我們的發展,我們主要是在湖南廣西、江西、四川、重慶五個省,我們做的策略是多業態區域領先。2018年我們也加快了開店的步伐,2018年我們多業態門店一要超過100家,跑在我們前面開店數量的目前只有永輝。
今年開始我們目標放100家,未來接下來五年都不會低于100家的速度新開店。因為我們覺得,在過去的三五年,行業通過洗牌以后,特別是通過線上的沖擊以后,淘汰了一大批,然后市場又迎來了新的機會。
今年是2018年,我也是第一次出來,到上海來,所以來到這里跟大家分享我對新零售的一些看法,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拍磚。謝謝大家!祝各位年年紅、步步高!謝謝。